氫是自然界中最豐富的元素之一,被視為能源、工業及運輸部門達成淨零碳排的明日之星。在經濟部能源局支持下,工研院今(28)日與工程設備大廠帆宣、氫能源商亞氫動力三方,共同簽署製程餘氫回收發電合作備忘錄,攜手籌組「氫能發電團隊」。結合工研院氫氣回收控制技術、帆宣科技發電系統整合技術、以及亞氫動力的燃料電池,將氫氣發電應用於國內工業減碳需求,搶攻臺灣低碳氫能應用商機。
今年七月,歐盟公布了「Fit for 55」12項政策措施,旨在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的淨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55%,並於2050年徹底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從2023年起歐盟也將開始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將針對部分產業要求繳碳排放量費用。
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游振偉表示,因應2050淨零碳排的國際趨勢,對於出口導向的臺灣製造業來說,減碳生產更是迫在眉睫。能源局正積極規劃我國淨零碳排情境下的氫能發展策略及減碳潛力評估,將透過氫能降低能源及工業部門的碳排放。未來並將藉由氫能推動小組的協助,結合公私部門的資源,共同推動氫能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持續擴大我國氫能應用市場。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人謙表示,全球各國包括日、德、韓、澳及歐盟等11個國家或組織,均已公布氫能發展國家策略,以加速淨零碳排願景,工研院長期以來亦將氫能發電視為重點技術開發。此次三方合作,是以團體戰策略,打造國內氫氣發電專業團隊,當中工研院負責燃料電池系統關鍵技術開發,能直接採用工業生產過程的混合氣體,省去純化氫氣過程;配合帆宣的氫氣回收管路建置、周邊系統及半導體氫回收模擬系統;亞氫動力負責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產品商品化與量產,並以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作為系統實場驗證基地。三方的合作團隊,經由產業鏈專業分工,推動國內氫能發電朝商業化發展。
帆宣系統科技董事長高新明表示,根據國內研究報告指出,臺灣一年產生的工業副產品餘氫量達數十億立方米。如果全部回收作為發電應用,預估可提供數十億度電,除提高產業自發電比例外、亦有助於減少電網電力供給之負擔。這次與工研院及亞氫動力的合作,透過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來共同合作建置「新燃料電池參數優化實驗場域」,希望可以此探討製程餘氫發電所提供的新環保能源解決方案,也希望藉由此次寶貴的機會,通過產官學三方齊心努力,為臺灣綠色乾淨能源發展做出貢獻,留給後代子孫更乾淨、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
亞氫動力總經理蕭逢祥指出,在全球碳中和的趨勢之下,氫能與燃料電池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被重視,同時因應企業面對2050年碳中和的壓力,可先由工業餘氫或副產氫回收發電方式減少電力使用所造成之碳排,再逐漸轉向綠氫應用的方向,這將是臺灣由減碳、低碳到無碳可以推進的發展歷程。而這次與工研院及帆宣科技合作建置的「燃料電池參數優化實驗場域」,將是亞氫動力實現客戶承諾,提供可靠、穩定、高效率燃料電池產品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根據國際調研機構Market Research Future於2021年發表的氫能燃料電池市場分析報告指出,氫能燃料電池市場預計在2027年達到520億美金的市場規模,2020年至2027年的年增長率為31.4%。除了成長高具潛力,氫氣也被視為潔淨能源,且同時具有低碳發電和作為潔淨替代燃料等特性,不僅能滿足製程需求,更能有效達成企業之減碳目標。
面對未來淨零碳排賽局的挑戰,工研院擘畫「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在永續環境應用領域,積極投入新能源技術開發,擴大國內低碳能源多樣化應用,並結合產業籌組氫能發電團隊、於沙崙綠能科示範場域做為系統驗證,協助臺灣加速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
【新聞連絡人】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 徐喬涵
電話:+886-3-5915128
Email:[email protected]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 王友信
電話:+886-3-591490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