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眺望2022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淨零碳排雪球效應 將成臺灣未來三十年最大挑戰

2050年碳排量歸零,臺灣準備好了嗎?極端氣候對環境的影響迫在眉睫,全球130多個國家宣示2050年要達到淨零碳排目標,減碳已是走向未來的方程式。為協助產業超前掌握市場趨勢,打造永續競爭力,在經濟部技術處指導之下,工研院自今(3)日起至12日展開為期八天的「眺望2022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首日論壇以「淨零永續下的全球價值鏈重組商機」為主軸,邀請循環臺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中鋼公司總經理王錫欽、麥迪創科技技術長黃慕真及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所長胡竹生等重要專家與企業發表低碳經濟、電動車商機與數位轉型的重要議題相關觀察與建言,迎向淨零碳排時代。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指出,因應氣候變遷威脅,歐盟乃至各國政府紛紛提出中長期減碳願景,並欲擬徵收碳關稅,對仰賴出口的臺灣產業造成龐大壓力;加以科技大廠紛紛提高減碳方案,加速全球供應鏈去碳化的進程,業界正面臨低碳轉型風險。工研院近年積極投入在研發「綠色節能」、「永續發展」等先進技術,今年已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從供給面、需求面、製造面、環境面及經貿與法規面等五面向協助產業轉型︰供給面包括低碳與零碳電力供給;需求面則是藉由全面交通電氣化及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或是創造低碳共享的創新商業模式與新經濟生態;製造面則強調低碳製造,打造循環經濟;環境面以研發先進負碳排與碳捕捉技術;經貿與法規面上提出國內法規修訂與國際經貿談判建議等,期推動臺灣逐步達成2050淨零的目標,引領產業綠色轉型,打入國際綠色供應鏈。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以「淨零永續,全球價值鏈重組大趨勢」為主題,對臺灣產業前景發表觀察建議。他指出,隨著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識,所帶來的雪球效應,包括:環境減碳、能源供給、生產活動、消費模式等,將會是影響臺灣未來三十年產業發展的最大挑戰。為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各國推動碳稅與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預料將成為全球趨勢。尤其,外界推估下一波CBAM對象可能是高科技產品,例如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臺灣最快將在兩、三年內就會先遇到「碳關稅」的風險,包括半導體、面板、資通訊、材料等產品輸出,無法達到減碳目標的供應商,在國際市場發展空間將受到壓縮。建議臺廠應捨去傳統代工以「顧客至上」的思維,從供應鏈的角度,提出典範作法;同時加速「綠色轉型」布局,發展低碳生產轉型並擴大綠色能源供給。而企業導入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ESG)亦勢在必行,方能實現永續價值。

今日上午登場的論壇,還有多位重量級貴賓進行主題演講,包括循環臺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聚焦在「加速循環合作,共解氣候危機(Circular Collaboration For Climate Crisis;CC4CC)」議題。他指出在全球供應鏈分工下,產品在開採-製造-使用-廢棄處理等各生命週期階段的排放大多在不同國家發生。為了邁向共同的淨零願景,需要串聯起供應鏈上下游和使用端,以零廢棄、零排放為目標,整體檢視落實資源循環的機會,藉由減少能資源耗用來創造減碳效益。循環經濟思維是產業能具體實踐的策略,讓產業營運活動的發展不再耗用大量能資源和產生大量廢棄物,是產業減碳的關鍵。CC4CC的目的即是整合供給端和需求端,共同探討減碳機會。在CC4CC框架下,臺灣產業可和國際品牌和供應鏈進行以減碳為目標的對話,共同推動促進資源循環的生產和消費,為減碳和永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

中鋼公司總經理王錫欽則分享中鋼公司的「5G策略」-綠色製程、綠色產品、綠色夥伴、綠色事業、綠色生活等方面著手,推動多項創新方案,提升企業下世代競爭力。王錫欽指出,邁向碳中和的最大挑戰,是目標艱鉅又欠缺成熟可行技術,需跳脫傳統思維,採取有別以往心態面對並規畫妥適路徑,以及處理好技術、資源、成本三個層面的挑戰。鋼廠提供了實踐循環經濟好場域,中鋼秉持Waste is Food、From Cradle to Cradle循環經濟理念,推行多項集團內外廢棄物資源再利用方案,達到使用者滿意、社會大眾安心、資源有效利用多贏目標。

此外,並由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主持「創新論壇:淨零永續.全球價值鏈重組洪流中,臺灣的機會與挑戰」,邀請循環臺灣基金會董事長董事長黃育徵、中鋼公司總經理王錫欽、麥迪創科技技術長黃慕真、工研院機械所所長胡竹生及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蘇孟宗等共同與談,期透過產業專家的經驗分享與交流,勾勒產業邁向淨零永續未來的發展方向。

工研院「眺望~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今年邁入第12年,為臺灣規模最大的產業趨勢研討會,預測來年國內外產業重大趨勢及觀點分析。今年以聚焦淨零碳排的「開幕研討會」展開序幕,並展開「全球重點市場商機」、「數位+綠色雙轉型」、「半導體」、「通訊」、「零組件與顯示器」、「先進材料」、「科技前瞻」、「科技應用」、「機械」、「智慧車輛」、「生醫」與「健康照護」等產業議題,預估吸引超過2,000位國內外產官學界人士線上參與,期引領產業掌握2022年各產業發展重大趨勢及全球布局策略。

【新聞連絡人】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 丁嘉琳
電話:+886-3-5912903
Email:[email protected]

資料來源:工研院,https://www.itri.org.tw/ListStyle.aspx?DisplayStyle=01_content&SiteID=1&MmmID=1036276263153520257&MGID=110110316083350051

Related Articles

「智駕電動車聯網」電子報,免費訂閱!

提供國內外熱門智駕電動車聯網新聞、產業脈動、新品介紹等訊息彙整。

 >>立即前往 

編輯精選

- Advertisement -

供應商產品

最新文章